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認識腕隧道症候群 (摘錄自”康健”)

認識腕隧道症候群 (摘錄自”康健”)

  • Post category:保健資訊

腕隧道症候群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, 原因主要是神經通過手腕處時受到壓迫而導致神經損傷,腕隧道多好發於需重複手腕動作的人(長時間手腕過度使用),例如電腦使用者、餐飲、清潔工作等,女性又較男性更容易病發。最常出現在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版電腦的電腦族身上,其次為家庭主婦、懷孕期的婦女、手腕骨折或手腕骨脫位的患者,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風濕性關節炎與需重複性使用到手腕的人。

滑鼠手(腕隧道症候群)是指正中神經在通過手腕處的小隧道被壓迫,這會引起疼痛,刺痛,麻木或痠痛。臨床上常可見拇指至無名指一半的範圍感覺麻木及刺痛,手指的笨拙感,以及人們常常抱怨夜間或清晨有更糟的刺痛感。然而,如果上述症狀合併手無力、鱼際肌肉萎縮,將是更大的警訊!

臨床症狀

輕微時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及半側的無名指會有間歇性麻木感,而病患可能因麻痛半夜醒來,透過甩手症狀可較為減緩。症狀惡化時麻痛會變成持續性,進一步導致拿筷子、杯子等動作因無力而掉落。最嚴重可能留下肌肉萎縮的永久後遺症。

雖然多種原因可導致此病症,但通常是由於過度使用手腕,使正中神經受到過大的壓力。重複的壓力會導致腫脹和發炎,進而阻礙血液流動。在遊戲的情況下,它與你使用鍵盤和滑鼠的方式,以及桌面上的手部姿勢有關。

一個簡單動作,就能知道是否有滑鼠手!

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明,只要將手指朝下,兩手手背貼緊,手腕與手肘彎曲維持30~60秒,如果手部開始發麻,很有可能就是「滑鼠手」

認識腕隧道症候群 (摘錄自"康健") 1

傳統治療

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先採取非手術治療,包括多休息、非類固醇抗發炎藥、局部注射類固醇做復健、戴護具。當這些做法都無法改善症狀,就須考慮手術治療了。

傳統治療包括保守性方法及手術治療。若是症狀屬於輕、中度則以保守性治療為主,如使用藥物、腕部支架、復健、類固醇注射等。對保守性治療效果不佳或屬於嚴重程度的病患,則需考慮手術治療。雖然保守治療方式有許多種,但是往往效果不明顯且無法持續,症狀即使改善也容易復發。

研究統計,超過半數病患經保守治療1~3年後,會因為治療成效不佳而接受手術。雖然手術治療效果不錯,但是成功率大約只有8成,且少部分病患會因術後產生組織沾黏、手部無力或持續疼痛等後遺症,一旦復發再次手術的成功率卻是很低的,因而建議除非必要,保守治療應為優先選項。